首頁彈出視窗  首頁彈出視窗

 

注意:1.需要有內容。 2.僅一次,彈出後關閉就會消失

關閉通知

在地生活

  • 道教節

    道教節為中華民國道教會鑑於許多宗教都各有節日,或依創教主聖誕或依傳統的紀念節日,而道教夙來崇奉多神信仰,眾多的先後天神既各有神誕日;加上傳統節日眾多,如三元、五臘、八節等難以選定某日。本來正一道士的傳統既有太上老君聖誕,在農曆2月25日慶祝,但並未涵蓋所有的神廟、道廟。
    • 宗教節日
  • 中元節

    慶讚中元為道教與民俗共同的節日,為三元齋的中元齋,也是佛教傳入中土後漢化成功的「盂蘭盆節」,加上儒家禮制支持帝制官僚體制的厲祭,可説三教都能共同關懷的歲時節俗。由於帝制終結而厲壇之祭消失,道教與佛教仍然持續這種文化傳統,故臺灣漢人社會複合二教或三教的信仰習俗,乃淵源於歷史傳統,關鍵時代為李唐帝室崇道,使三元齋節定型化,同時也接受佛教節日,民間的歲時也沿用道、佛二教的節俗。唐人韓鄂在《歲華紀麗‧中元》即說:「道門寶蓋,獻在中元;釋氏蘭盆,盛於此日。」就表示道教在大獻科儀中頗為擅長,佛教也將印度的結夏制轉用於中土,每逢夏季不便四處行走(雲水),就聚在一起誦經,解夏後將誦經功德迴向父母及眾生、餓鬼,這種慈悲結合孝道能夠適應漢地倫理,使盂蘭盆會成功的轉型。而道教的三元齋會則由教團內部轉變為民眾共同的節日,目的在祈求赦除先祖之罪並及於孤厲。後來在中元齋中所禮誦的經懺,就是三官經配合三元懺,迄今仍然保存三元齋的遺意;所祈求赦免的仙聖,則從地官赦罪擴增為救苦天尊與普化天尊。而佛教也因應漢地的需求,所禮敬的佛菩薩同樣漢化,既有目蓮救母的經典持誦,也在唐代以後強化觀音的救苦、地藏菩薩的慈悲賑濟,都表現在結壇的壇場和儀軌。故在民眾的信仰習俗中,慶讚中元與盂蘭盆會並存,明清以後既已普遍以迄於今。
    • 宗教節日
首頁 1 2 3 4 5 6 末頁

Total 48 - 1 / 6